三兆村的三兆花灯历史
三兆花灯的花篮灯底小肚大,篮口面大,花团锦簇,色泽艳丽,花灯有莲花灯、花篮灯,色彩大红大绿,长穗飘飘,关中风情浓郁。
到了隋唐时期,三兆村的三兆花灯就供给皇宫,以及曲江池的离宫别馆。清代到民国时期,三兆村制作的灯笼以三兆花灯和动物灯为主,动物灯造型有羊灯、龙灯、马灯、兔灯、青蛙灯。
而最漂亮的,要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花篮灯。花篮灯底小肚大,篮口面大,花团锦簇,色泽艳丽,花灯有莲花灯、花篮灯,色彩大红大绿,长穗飘飘,关中风情浓郁。“因为民间有需求,所以灯笼销得好。”关中地区的民俗是舅舅给外甥送灯,还有嫁女后的头一年舅家也要送4对灯:莲花生贵子灯、花篮灯、小火葫芦灯、大碌碡(liuzhou,农具,用石头做成,用来轧谷物,平场地)灯。
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,圆形的大红绸子三兆花灯兴盛一时,这种灯鲜红如火,喜庆气氛渲染到,销售也不错。
三兆村制作灯笼的传统延续了2000年,每年冬季农闲时节,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着制作大红灯笼。早些年,三兆村灯笼的框架主要是用竹篾编成,后来改用铁丝、钢丝拧制,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超大灯笼以钢筋做框架。灯笼的面料也从红纸糊制,改用“半绸子”——两头是花纸、当中是绸子,直到专门定做的金丝绒或绸子面料。灯笼的形制也变成了可以开合折叠的“合子灯”。还有,小灯笼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审美需求了,他们设计出机械运动与声、光、电结合的,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大型花灯。
春节前后,三兆村的街道上,隔几步就能看到一条绳子上,各种规格的灯笼串成了红艳艳的一串,整个村子也就弥漫在红色的喜庆气息之中。常有外地人开着车来村里采购灯笼,他们把大的小的三兆花灯装上了车,就把喜庆带向了远方。
如今,三兆花灯声名远扬,不仅占领了西北市场,还远销到了全国各地及日韩等国,销售方式也由以往的自跑销路转变成了电话、网络预定模式,现代化的销售方式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。村民薛朋祥告诉记者,她和丈夫再也不用冒着寒风去外地销售花灯了,“我要出去就那纸灯笼,我要拉到外地去。我们俩个人半夜三更拿个三轮车,蹬蹬蹬到咸阳。现在我都不用出去了,我在咱门口就能把灯销售完么。”
为了提高花灯的质量,三兆村的一些村民还专门到南方学习,借鉴经验,设计出了机械运动与声、光、电相结合的,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型三兆花灯。看着购买者越来越多,村民侯娟感慨到:只要肯付出努力,三兆村人的生活会像火红的灯笼一样,越过越红火。“生意好了,人高兴么。人晚上哪怕加班,一夜不休息都可以干。咱这是越实在,越能下苦,这是的乐趣。”三兆花灯的历史不会中断,会源远流长!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